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政府報告對現階段我國經濟結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并明確提出2017年將加快我國第一二產業轉型及第三產業的升級發展。
作為第三產業重要抓手的旅游業,在此次報告中被多角度提及。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萬億元,增長6.7%,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上升到51.6%,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成為經濟增長中的主要拉動力。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報告再次把供給側結構改革放到了重點內容中來,標志著我國經濟結構將進入快速調整期,借此,以旅游為主要動能的產業結構將實現重組,去產能、去庫存。現代化農業、金融創新等,都將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而未來,探索多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或將成為常態。
圖片來源:證券時報網
推動“旅游+”融合發展,政府報告有哪些具體指向?
2016年,我國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創新改革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充分肯定了旅游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率。根據國家旅游局“2017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發布的數據,2016年全年旅游總收入預計達4.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達11%。其中,2016年全年國內旅游44.4億人次,同比增長11%;國內旅游總收入3.9萬億元,同比增長14%;入境旅游人數1.38億人次,同比增長3.8%,其中外國人入境2814.2萬人次,同比增長8.3%;國際旅游收入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5.6%;出境旅游人數1.22億人次,同比增長4.3%;旅游服務貿易順差102億美元,較上年擴大11.5%。執惠認為,出入境旅游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一方面反映出隨著我國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消費收入也在不斷提高,使得旅游出行成為消費新常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國內旅游產品供給結構在發生變化,無論是在資源端(優質旅游目的地),還是需求端,在優質資源的開發利用上仍存在不足。
報告指出,2017年,國家將繼續深化供給結構改革,從交通、金融創新、農業現代化建設等多方面促成經濟結構良性化、持續性發展這一目標。從報告指示來看,旅游產業鏈將獲得更大延伸空間,旅游對于經濟結構的價值重構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執惠具體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淺析:
一、去產能、去庫存產業與旅游的融合帶來全新業態
我國經濟結構將逐漸從去產能、去庫存向跨界融合方向發展。對于因去產能而失去生產能力的工業型企業(鋼鐵、煤炭行業),可以轉變經營思路,探索“旅游+工業”的新業態發展之路,目前我國工業旅游還未形成成熟的發展模式,工業旅游相應的資源及產品構建還處于較為落后的初級階段,但在我國尋求經濟結構快速調整的利好政策引導下,工業旅游有望獲得較大發展空間。而對于去庫存的實體經濟(房地產行業)來說,積極探索“地產+旅游”的跨界融合成為新趨勢,2016年出臺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進行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支持房地產企業的全面轉型。
圖片來源:證券時報網
二、農業、鄉村與旅游的融合,成為支撐農民創收的新方式
報告指出,2017年,國家將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服務業模式創新和跨界融合,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不久前剛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將旅游與農業融合發展放到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方法上來,更加注重農業與包括旅游產業在內的相關產業的融合,并對建設新型農村提出了更加務實的指導。政府報告對于農業發展提出的政策指導將為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新的看點,雙業態驅動優勢將更加明顯,農業轉型發展也將依托鄉村休閑旅游的方式來滿足供給,而中國旅游消費升級帶來的個性化需求也將通過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得到更遠的發展,消費關聯產業多角度融合視角將更加清晰,基礎要素配置及資源開發將變得更加多元化、生態化、健康化。
三、文化、教育旅游將為扶貧、脫貧的輸送根基
報告指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2017年,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30%以上。在具體政策實施上,要加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開發,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勞務輸出、教育和健康扶貧,實施貧困村整體提升工程,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強化資金和項目監管。創新扶貧協作機制,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執惠認為,要想實現以上目標,需要對貧困地區經濟結構及產業現狀進行深入調研,有針對性的進行扶貧計劃。對文化程度落后的地區加強義務教育普及,完善教育體系進行專業性人才輸送,實現教育富強;對那些歷史故事發掘性高的地區引導大型旅游開發公司進行開發利用,以旅游業帶動地區人口就業問題。近年來,在國家大力倡導旅游扶貧,發展鄉村旅游,并提供專項扶貧基金幫扶的政策下,地方扶貧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四、老齡化群體對養老、醫療旅游的剛需
報告指出,2017年,國家應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相適應,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作用。適應消費需求變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費環境。2017年,要加快開展新一輪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教育、養老、醫療等服務。中國從2000年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可以看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加快。從總體上看,中國每百人所擁有的養老機構床位數較低,大體徘徊在1-2張之間。這與發達國家5-7張的床位數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中國老年人對養老機構的需求有較大的缺口,養老機構床位數供給遠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這直接導致了社會需求結構的新變化。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征,產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體的特殊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這預示著在社會總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場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為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形成的養老、醫療、旅游等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五、“體育產業+旅游”成為消費升級下的必需品
報告指出,國家將統籌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使更多人享受運動快樂、擁有健康體魄。權威數據顯示,2015年旅游行業實現總收入4萬億,較前一年的增幅達到12%。同年,體育行業的總產值達1.8萬億,保持16%的年均增長。2015年的體育旅游市場只有1700億的規模,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對標一下歐美國家,體育旅游占到旅游行業總產值的25%。未來中國體育旅游的發展潛力巨大,但仍需要較長的培育時間,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預測,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
政策全面利好,旅游行業挑戰依舊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以全年6.7%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一,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經濟結構調整加快。2016年在結構調整方面有二大亮點:一是消費平穩增長,去年消費增長了10.4%,成為三駕馬車中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因素,中國的消費增長還有巨大的潛力;二是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去年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1.6%,已經形成“三二一”產業格局。第一產業占GDP比重已經下降到10%以下,而且還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第三產業進入全新格局,而作為第三產業的核心組成部分,中國旅游行業也在2016年獲得了快速增長,成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性指標。大眾旅游時代,如何全面升級旅游產品及服務,提升旅游價值鏈傳遞效率,促進文旅大消費產業全面健康融合,切實有效建立規范旅游市場秩序都是依然擺在中國旅游業面前的重要挑戰,也是中國旅游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進入2017年,在政府報告的政策指導下,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更加錯綜復雜的情況,中國旅游業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
*本文作者:執惠記者_陳駒(WeChat:cham_ch)編輯_李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