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Unbundle
我在便利蜂、喜茶、迷你KTV、千聊、狼人殺|17 年的五個小風口,這篇文章中曾經提到了一個點,當時就引起很多人的興趣,那個點叫做:
Unbundling the facilities(解構硬件基礎設施)
雜志和專輯的存在形態,本身就是被古老的硬件條件限制的結果。突破了雜志這個紙質載體的限制后,哪怕42章經每周只發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本優秀的【周刊】;突破了唱片這個硬件CD的限制后,哪怕只有一首單曲,也可以是一個完整而獨立存在的優秀【專輯】。
像寶潔這樣的大品牌正在被無數的獨立領域小品牌肢解(Unbundle)。
(被肢解中的寶潔)
但以上這些 Unbundle 的本質是什么呢?
是渠道的變化。
所有的公司都是追求發展和增長的,傳統公司的做法是:抓住一群用戶,不斷地給這群人提供更多的產品或服務。
而互聯網公司的做法是:做好一個產品或服務,不斷地獲取更多的用戶。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因為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渠道是核心的資產和成本中心,所以傳統企業做事情要圍繞渠道。而線下渠道能接觸到的人群是相對固定的,所以理性的選擇就是圍繞已經抓住的渠道人群做更多事情。
但互聯網時代,渠道的成本是趨近于零的,所以企業在更多地圍繞用戶做文章。比如對于快消品商家來說,貨架的位置和數量是固定的,要最大化貨架的轉化率,那么要做的就是盡量讓每個產品滿足最多數人的需求,所以很多產品都是多功能的,比如洗發水都要有去屑、潤發、護發、防脫發等等功能。
這樣的好處是,一款產品能夠滿足每一個走進商場的潛在用戶,從而最大化產品的購買轉化率(對他們來說,一款對每個用戶都值 80 分的產品的價值,是要優于一款對某些用戶值 60 分,而對另一些用戶值 100 分的產品的)。
但是,為了兼顧不同的用戶群體,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第一,特定用戶為自己本不需要的產品功能付出了溢價;第二,特定用戶沒有享受到某種最有效的需求解決方案。而利用線上渠道,新品牌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
再比如,另一個最經典的例子是報紙和雜志。
過去的報紙和雜志,也是一樣的線下渠道分發,那么為了盡可能地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必須要設置包括體育、汽車、商業、娛樂、政治等等在內的各種欄目。于是,過去經常發生的情況是,一個人買了一份報紙,最終消費的只有自己感興趣的某幾頁內容。
但如果我只對體育欄目感興趣,為何讓我付出溢價購買其他欄目呢?所以,這就是現在各種更有深度的垂直媒體出現的原因。這就是典型的 圍繞渠道做產品 和 圍繞人群做產品 的區別。
圍繞線下渠道,傳統商家追求的是用一款滿足「最大公約數」的產品,解決用戶需求的【并集】。而圍繞線上渠道,現在的企業追求的是一款「極致」的產品,滿足某個特定用戶群體的最迫切需求。
線上渠道帶來的,就是低成本接觸到超大量特定用戶群體的機會。這在之前是不可能想象的。
說到這里,我們還可以再繼續延展 unbundle 的外延。
首先,站在用戶的角度,時間碎片化也是一種 unbundle。
之前需要整段時間來消費的服務,變得零散化了。比如地鐵上的閱讀,比如會議間隙的王者榮耀。
地理屬性的拆分,也是一種 unbundle。
之前需要到某個固定場所進行的消費,變得更觸手可及了。比如樓下的便利店,比如商場內的迷你 KTV。
服務流程的獨立化,也是一種 unbundle。
之前完全一體化的連續流程,也可以變成并行服務。比如醫院,是否可以把化驗、診療、開藥分成三個不同的實體機構來進行服務呢?
所以,線上渠道的改變、消費水平的提升,都潛移默化地讓人們:更有意識地用最高效的方式去追求個人需求的最大化滿足。這背后是精神需求高于物質需求,時間成本高于金錢成本所帶來的結果。
而順著這個思路,我們還可以發現很多現存的機會。
Rebundle
隨著很多事物的 unbundle,又同時會出現對于單體事物的新的組織方式的機會。(比如把每份雜志打散,再用垂直主題的維度去重新組合)
所以我們看到,網易云音樂把各種單曲組織起來,成為音樂平臺;今日頭條把各種單條新聞組織起來,成為新聞平臺;京東把各種獨立商品組織起來,成為電商平臺。
這些平臺都是因為線上渠道的 unbundle 而有了 rebundle 的可能性(釋放了產品或服務的更多維度的屬性),反過來又因為這些 rebundle 的平臺,讓 unbundle 的內容/產品/服務有了更多的擴散性。
而 rebundle 目前可見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高效的平攤用戶獲取成本,提高跨產品銷售的轉化利用率。(我相信這也是垂直電商大多沒有機會,而真正的平臺型電商存活的原因)
最后,在對同類型產品進行 rebundle 之后,平臺型的公司難以免俗的,還是會圍繞人群進行服務的rebundle。比如京東的到家業務,比如今日頭條的內涵段子、抖音等產品。對于這些平臺來說,先做人群、再擴品類、最后做自營似乎是一條必經的道路。畢竟像我們提到過的,增長是企業的原罪。
但企業該如何避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呢?
有一個比較偏門的商業理論叫輪轂理論,其實解釋起來很簡單,就是把能夠共享的基礎服務部分作為輪子的中心,讓外圈無數的產品部門以此為中心來獨立運轉。
現在,整個社會都是在分工細化的進程中,這個進程就是基礎設施不斷搭建的過程。其實每家公司就像一個小社會,所以我相信公司內部也是一樣,要搭建基礎設施,為其他產品和業務部分附能,讓每個產品部門都像一家創業公司一樣運轉是極致。
我管這叫「平臺化自營」,配合產業基金的投資會效果更佳。這點騰訊早就做的很好,小米也不錯,美團和今日頭條最近也后來居上了。
*本文來源:42章經,作者:曲凱,原標題:《Unbundle and Rebundle | 商業世界的演進法則》
【號外】想要捕捉文旅大消費行業風向標?想要了解最前沿的文旅跨界創新?想要學習行業大佬最新的干貨分享?想要與行業精英現場互動深入交流?來“2017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吧!6月13-14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文旅大消費頂級內容盛宴等你來!了解會議詳情&報名請戳:我要報名!(提前報名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