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作為浩華全球酒店市場景氣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酒店市場景氣調查旨在為中國酒店業者提供對未來前景的判斷和預測。本次調查涵蓋的四個問題旨在了解市場對于住宿率、平均房價和總收入水平在未來一年內發展的預期。此次調查是浩華管理顧問公司實施的第十五次針對中國酒店市場的景氣調查,報告匯總了2018年上半年景氣調查的研究成果,共有來自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389家酒店參與了此次調查。浩華對以往景氣指數進行對比分析,以便能夠有效呈現出中國各地區酒店業者對市場的預期展望。
為了更好地對中國各地區及城市的酒店市場進行分析和比較,浩華通過特定的景氣指數模型把受訪者的反饋情況進行量化并以指數的形式呈現,以便更加直觀地反映出受訪者對酒店市場的預期。每項問題所呈現的景氣指數都反映了市場對整體業績表現的期望值。該指數范圍從-150至+150,“-150”表示市場對預期業績表現非常悲觀,“0”表示業績預期持中立態度,“+150”則表示市場的預期值十分樂觀。在此次調查中,各受訪酒店以2017年的實際業績為基準對本年市場業績進行預期比較,同時也指出了導致預期變化的主要因素,并評估主要需求市場的未來前景。
綜合景氣指數分析
2018上半年景氣指數達到32,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9個指數點,顯示出酒店業者對酒店市場在今年的發展趨勢持續秉持較為積極態度。從發展趨勢上來看,市場景氣指數自2013年7月跌入谷底后緩慢波動上升,但整體趨勢向好,已連續三年保持樂觀態勢,同時趨于穩定。由此看來,盡管近年來國家經濟增速整體放緩,酒店市場通過客源結構的調整和收益管理策略的執行,提升經營業績的信心也在逐步加強。
從區域景氣指數來看,各地區受訪酒店均對2018年的酒店市場表達了樂觀的展望。其中,華中/華南(含海南地區)的綜合景氣指數超過40,位居第一。從該地區歷史景氣指數走勢來看,自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出臺,以及隨著中部地區經濟及交通較為強勢的發展,酒店業者對中南部酒店市場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西部地區(包括西北及西南)的景氣指數上升明顯。在“一帶一路”等政策利好的驅動下,隨著交通等配套不斷改善,西部地區,尤其是西北地區,經濟煥發生機,也因此使得酒店業者對未來市場前景保有較強的信心。
一線城市預期更趨樂觀,廣深兩地市場預期最為積極
北 京:景氣指數達到38,高于全國水平6個指數點。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地區酒店業表現受“八項規定”等反腐措施影響最大,在2013年至2014年期間市場預期明顯受挫。但是,隨著市場需求的調整,酒店業者逐漸適應新的需求結構,市場預期轉向積極。同時隨著新增供給進入趨勢明顯減緩,而需求在經濟增長刺激下表現相對較強,酒店業者信心持續增強。但相對于廣州及深圳兩地,北京的受訪者對2018年酒店市場的增長仍相對保守。
上 海:2018年上海景氣指數為2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回顧近年來上海景氣指數趨勢,我們發現其雖有起伏但始終保持正向,說明酒店業者對上海酒店市場信心較強。這主要得益于上海自貿區、上海虹橋會展中心和迪士尼開業等重大利好刺激因素所帶來的需求增長。2018年,隨著養云安縵、寶格麗、鏞舍、寶麗嘉等奢華類酒店在上海相繼開業,上海奢華層級酒店市場競爭加劇,酒店業者對2018年酒店市場持有相對謹慎樂觀預期。總的來說,供給與需求雙向增長的趨勢將有效帶動上海酒店市場的活躍度,酒店業者對上海市場表現繼續呈現樂觀預期。但近年來各類新增供給的不斷進入一定程度上削弱酒店業者的積極預期。
廣 州:景氣指數為57。自2017年以來,廣州一直保持一線城市中最高的景氣指數水平。回顧歷史數據,2015年至2016年末,經濟增速減緩、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中的陣痛及廣交會參展人數連年下降較為明顯地影響了廣州的酒店市場預期。但是2017年以來廣州景氣指數反彈趨勢明顯,酒店市場預期積極,主要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等利好政策的出臺,廣交會參展人數的止跌反升,以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廣東省內居民選擇廣州作為城市旅游目的地刺激了需求增長,這些均促使廣州酒店業者的信心大幅提升。
深 圳:景氣指數為53。與廣州相似,2017年深圳市場景氣預期也大幅回暖,保持僅次于廣州的高指數水平。近年來深圳新增供給有限,加之在新商務區(深圳前海、后海商務區)及周邊產業區開發的驅動下,市場需求旺盛,以及2018年國際會展中心投入使用預期對會展經濟的刺激,這些均使酒店業者對深圳市場發展前景信心增強。
三 亞:三亞景氣指數為22。呈現積極的市場預期,但指數位列一線城市最末。近年來隨著國內旅游散客及家庭親子游的持續強勁增長,及三亞酒店產品迭代升級對人均消費的推動提升,三亞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熱帶海島度假目的地的地位。2017年,三亞接待過夜游客數量較上年增長了11%,全年旅游總收入增長了26%,良好的發展勢頭亦使酒店業者持有積極預期。但由于三亞新增供給量依然十分龐大,使得三亞酒店業者對2018年預期趨于謹慎樂觀。
重點二線城市市場預期均實現良好增長,成都預期最為積極
成 都:受2017年酒店需求強勁增長的鼓舞,成都的酒店業者一掃2017年下半年的保守態度,對2018年市場業績表現出明顯更強的信心,主要得益于政府對天府新區開發的大力支持,預計新區商業商務氛圍的逐步成熟及交通等配套的持續發展及完善使得需求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因此成都的酒店業者對酒店業績持積極預期。
青 島:青島的酒店業者依然秉承著積極的預期,指數相較去年同期有一定提升。近年來,隨著藍色硅谷等新區的不斷成熟,同時憑借海陸空全方位的立體交通樞紐優勢,青島經濟運行態勢良好,旅游人數及總收入均有明顯增長。2018年,青島的鐵路交通將持續加強,以及將舉辦省運會等重大賽事及展會,酒店業者對業績,尤其是住宿率,持積極預期。
南 京:南京的酒店業者預期積極,景氣較同期亦實現了增長。得益于長江經濟帶、 長三角一體化、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多個國家戰略支持,南京經濟基礎雄厚,同時新區的開發及逐步成熟亦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后勁。近年來南京酒店市場住宿率及平均房價均逐步提升,市場信心不斷加強。
重 慶:重慶酒店業者對酒店市場預期較為積極,但景氣指數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作為西南門戶城市,重慶商務及會議的需求增長穩定,同時2018年新增供給增速趨緩,市場供求關系相對穩定。盡管長遠來看酒店市場具備良好的發展潛力,但考慮目前辦公樓空置率高,兩江新區尚未對需求起明顯的拉動作用,重慶相較成都表現出相對謹慎的積極態度。
天 津:天津酒店市場預期總體呈現積極態勢,但樂觀程度遜色于上述城市預期。長期以來,受壓于高端新增供給持續入市,天津住宿率以及平均房價表現較為低迷,且濱海新區的開發進度減緩,對高端需求的拉動作用不顯,因此天津的景氣指數表現處于主要二線城市的下游水平。但受益于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政策性利好因素,酒店業者對天津酒店市場的發展仍持有一定信心。
杭 州: 2017年“后G20峰會效應”持續沖擊著杭州市場的住宿率和平均房價,大批新增供給涌入市場也使得杭州酒店業者表現出負面預期。但G20峰會及2022年亞運會的承接促進了杭州基礎設施的改善,也提升了杭州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此外,杭州作為長三角的經濟重鎮,憑借發達的互聯網產業集群吸引著大量的商務及會議需求;豐富的旅游資源也帶來了持續增長的旅游需求。在市場逐漸消化新增供給及諸多利好因素刺激下,杭州酒店市場呈現良好的態勢,住宿率及平均房價均有一定增長。杭州酒店業者對市場的信心回升。
前景展望
酒店業者對各項指標提升持積極態度,對市場行情普遍看好
住宿率:就整體市場的住宿率而言,市場預期較為積極。約62%的受訪酒店認為2018年的住宿率業績與2017年相比將更好或非常好;30%的受訪酒店稱住宿率將與上一年持平;只有約8%的酒店表示住宿率將比2017年更差甚至變得非常糟糕。
平均房價:市場對平均房價業績的預期要低于對住宿率和總收入這兩項業績的預期,但依然保持積極。其中,約53%的受訪酒店認為平均房價將有所提升;約36%的受訪酒店認為平均房價將保持穩定;僅12%的受訪酒店認為2018年的平均房價將低于或大幅低于2017年。
總收入:對住宿率及平均房價的積極預期使得受訪酒店對2018年酒店的總收入保有樂觀態度。近68%的受訪酒店表示本年度酒店總收入將變得更好或非常好;23%的酒店表示總收入將與上一年持平;約8%的受訪酒店預計總收入將有所下降。
總體而言,全國各區域無一例外對各項指標在2018年表現持樂觀態度。分指標來看,除華北地區外,全國范圍內酒店業對住宿率增長預期明顯優于平均房價。分地區來看,除東北區域外,其余各區酒店均對住宿率增長持有較強信心。值得注意的是,西南及西北地區受一帶一路政策利好,對市場住宿率預期尤為積極。
2018年酒店市場表現將優于去年
住宿率:多數受訪者預測酒店的住宿率總體上將呈增長趨勢。58%的受訪酒店認為2018年酒店的住宿率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其中約48%的酒店業者預計住宿率漲幅將小于5%;另有約10%的酒店業者預計漲幅將超過5%。只有18%的受訪者認為本年度住宿率會有所下滑,其余23%的受訪者預計住宿率將維持穩定。從不同區域的住宿率景氣指數來看,西南酒店業者對酒店自身住宿率預期最為積極。
平均房價:相比其他兩項業績指標,各酒店對自身2018年平均房價的增長預期相對保守,但依舊呈積極態勢。21%的受訪者認為平均房價將有所下跌,其中有4%的酒店業者認為跌幅將超過5%。但將近52%的受訪者預計平均房價將有所增長,其中大部分人認為增幅不會超過5%。縱觀不同地區平均房價預測,只有東北及西南地區的酒店對平均房價增長呈負面態度,尤其是東北地區,預計這兩個地區將繼續采用“以價換量”的市場策略。其他地區酒店業者對自身酒店平均房價的提升則信心較高。
總收入:受訪酒店對自身總收入的預期趨于樂觀,該項景氣指數的全國平均水平達到31。69%的酒店業者預期酒店總收入將實現增長;僅有17%的受訪酒店預期自身酒店總收入將會下跌。除東北外,全國各個地區對酒店自身總收入的預期都趨向樂觀,說明酒店業者對在2018年度提升酒店總收入水平充滿自信。
經濟及旅游活動的增長趨勢,持續加強酒店業者信心
整體看來,在所訪問的9項因素大部分為正面因素:
積極因素:“本地區經濟增長趨勢”(66)與“當地旅游發展趨勢”(65)這兩項指數值明顯高于其他各項,有超過80%的受訪酒店認為以上兩大趨勢有望對酒店市場業績產生積極或非常積極的影響。同時,“全球經濟增長趨勢”(47)以及“中央政府政策”(25)對酒店市場預期業績也具有較強的積極影響。而“對外貿易增長趨勢”(12)及“當地或全球股票市場表現”(6)產生的積極影響較小,且近半數人認為該兩項因素對市場業績表現無影響。
消極因素:受訪酒店對“競爭市場新酒店供給”所持態度負面偏向性最高,為-47。約83%的受訪者認為新增供給對競爭酒店市場將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嚴重負面影響,僅有不到6%的受訪者表示有正面影響,說明競爭市場的新增供給普遍為酒店從業者帶來壓力。此外,“國際政局動蕩”(-27)及“當前貨幣兌換率”(-3)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從業者產生負面預期。
超六成受訪酒店對市場增長持積極態度,對會議市場提升信心明顯加強
在各個客源市場中,大多數酒店業者對國內商務及旅游需求市場的增長前景持樂觀態度。這與上一題中對于當地經濟增長及旅游發展趨勢的判斷也十分契合。從數據上來看,65%的受訪酒店認為國內商務客源市場的表現將超過或大幅超過去年同期。近67%的受訪者認為國內旅游散客市場的表現要優于2017年。而國內旅游散客市場的整體市場景氣指數比去年同期(41)提高了9個指數點,達到了50,在各需求市場景氣預期中位列第一。
與國內需求市場比較,受訪酒店對于國際客源市場需求增長普遍持較為保守的態度。對于國際商務和國際旅游散客需求,過半數受訪者預期將沒有變化。而國際旅游團需求則是唯一獲負指數的客源市場。盡管國際各類需求預期與去年同期相比指數實現了增長,但整體市場對國際客源增長依然持明顯保守態度。
會議需求相比去年同期(41)提高了20個指數點,市場預期更加積極。從“八項規定”等反腐舉措出臺后,一度作為需求主力的政府會議需求受到大幅擠壓,整體會議市場進入一段低迷時期;但是伴隨著市場自身的需求結構調整,商務性會議需求成為新的消費主力,同時各地大力發展會展經濟也有效助力會議需求的強勁發展。
結語
2018年上半年,景氣指數保持了連續兩年的增長態勢,并達到自2013年以來的峰值。這意味著酒店業進入新一輪的增長周期,從業者對2018年市場前景持更加積極的態度,并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從區域上來看,華中/華南景氣指數排名第一,西部地區位居第二;從城市層級上看,酒店業者普遍更看好一線和主要二線城市業績增長前景;從業績指標上看,市場普遍對住宿率增長信心最強,總收入指標次之,平均房價預期則相對保守。
與過往相似,酒店業者持續利用平均房價調控的方式影響市場需求流向,以尋求在平均房價和住宿率此消彼長之中的最優平衡點,從而獲得最大收益。預期國內商務與旅游需求的良好發展發展勢頭、會議需求市場的持續走強,將成為中國酒店市場業績提升的最主要推動力。總體而言,2018年積極的酒店市場預期,將給酒店業者帶來更多的機遇和信心。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CHAT資訊”(ID:chatconference),原標題:《浩華發布丨2018年上半年中國酒店市場景氣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