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自打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后,“互聯網+”可謂是炙手可熱,互聯網行當的大小平臺和公司自是歡喜不勝,爭先恐后地把自個“加”到各地政府各個行業,典型如騰訊和阿里跑馬圈地般地和各地政府簽署“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旅游業自然也不能免俗,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今天尋幾個“名稱”的鴻泥雪爪說道說道旅游行當的互聯網+。
智慧旅游的熱乎勁還沒有過去,互聯網+又來了。從十幾年前的金旅工程,到幾年前的智慧旅游,再到如今的互聯網+旅游,雖說有點“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味道,卻很明顯地勾勒出旅游信息化的發展軌跡。今年以來,一頭旅游O2O基情四射,另一頭線上線下烽煙四起;一頭眾信等一干線下旅行社群毆途牛;轉個頭來線上四大OTA含情脈脈聯合力挺線下導游;一頭華住單挑OTA,另一頭鉑濤拉著大頭攜程抄了藝龍的家;一頭國家旅游局約談途牛,轉個頭送給攜程一個香餑餑“飛馬獎”。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金旅工程是自上而下的“技術派”,智慧旅游是自下而上的旅游者“感受派”,而互聯網+卻是是波及整個旅游產業“融合派”。在2014年,旅游產業的發展好像進入一個拐點,以前線上線下有點涇渭分明,無論是線上的并購上市合縱連橫,還是線下的調整收購焦慮茫然都是自個折騰自個,自個熱鬧自個。轉個年來,大風起兮云飛揚,線上線下矛盾沖突接二連三,甚至震動整個行業。業內風雷激蕩,觀者眼花繚亂。旅游行業的“互聯網+”加的是什么?咋成了如今這份“熱鬧”?
很久很久以前,當目的地管理機構折騰金旅工程的時候,攜程和藝龍在行業內“靜悄悄”地誕生了,沒有紫氣東來,也沒有香氣滿屋。出生執照上的名字是“上海攜程商務有限公司”和“藝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打小干得是“商旅”的買賣,甚至認為干的是“技術”活,那個時期還有很多線上創業企業都不認同自個是旅游企業,和旅游業只是搭點邊。以后隨著OTA這個洋名字叫開,操辦的旅游單項要素產品越來越豐富,開始折騰組合旅游產品;加上旅行社打了幾個沒有結果的官司,狀告攜程沒有旅行社資質而開展旅行社業務。伙計們開始挨近旅游這個行當,以后進旅游協會,出席旅游局會議,最后一窩蜂進入全國旅游集團二十強,聲名鶴起,正兒八經成了旅游企業。這幾年,包括新近線上旅游創業的伙計們又“好”上了一個很有小資味道的新詞——“旅行”。出生證上的名字僅僅代表線上旅游運營商進入旅游行業的切入點:機票和酒店的單要素產品,以后是旅游的組合產品業務,進而是滿足散客化、需求個性化和多樣化、有點小資的“旅行”產品。這是從商旅、旅游、旅行定位的進程,也是互聯網+旅游的進程。線上和線上以及線上和線下的打架都是在“商旅”和“旅游”領域里打,背后也總是繞不開兩個關鍵詞:單要素產品和產品同質化,沒見在“旅行”產品上打架,估計也打不起來。最新的案例就是藝龍被悶在“商旅”這個坑里讓攜程抄了家,也讓在旅游這個綜合產品行當里倔強地所謂“專注”單項產品有了結局。
從信息傳播角度來看,傳統旅游行業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賺的信息不對稱的錢,基于旅游者對目的地的信息隔膜和不了解,以此為基點延伸產生各類服務價值。理論上來說,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線上旅游的發展,可以大大消除信息不對稱的現象,目的地產品信息的豐富可以減少產品同質化的現象,進而避免低端價格戰的情況出現。可現實情況是:照打!產品同質化從某種程度上演變為渠道同質化,盡管都戴著“旅游”的帽子,“商旅”時期的單要素產品渠道之爭還遠遠未塵埃落定,線上渠道之間的打架也開始波及到線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無他,時勢易也,線上渠道長大了,成了“角”了,還都想成“主角”。
互聯網+旅游,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旅游的推進,國內線上旅游運營商通過各種方式、利用各種移動渠道,推出日益豐富的目的地產品和信息,逐漸深入線下,接近或者落地目的地。更重要的是,大量的旅游者揣著手機,隨時了解目的地信息,預訂各類旅游產品,并且是帶著手機走到線下的目的地來,信息獲取的過程、方式不是斷裂的,是伴隨型的、一氣呵成的,這個信息交互的過程一直延續到游程結束。這在以往,哪怕是傳統互聯網時代都是無法想象的。這也是近幾年,線上旅游運營商一路從移動端折騰過來,通過旅游產品的低價格進而掌控移動渠道的原因。按照這個思路一定有人進入目的地層次以掌握競爭的主動權,其中之一是去哪兒。去哪兒最近搞的“訂酒店低五折”的活動,惹起一些風波,很多人都盯住了酒店價格的“五折”,卻沒有關注活動規則里一句話:“用戶在下單時位于酒店5公里范圍之內”,也就是是說旅游者已經進入目的地。只是竊以為,很好的意識,棋卻下得有點臭!在渠道層下載APP獎勵優惠券,在產品層訂房返現以及一元游折騰價格,在目的地層還是這招棋就不好說了。都稱自個是“旅行”了,卻拿著單要素產品固定思路一路打到線下目的地,俺原來以為“周邊紅包”就是“周邊游紅包”呢。同程折騰組合產品,驢媽媽攛弄“帳篷客”,都透著一個意思:目的地化,是傳播信息的目的地化,旅游產品的目的地化以及競爭的目的地化。
互聯網+這個詞可能會造成錯覺,就是互聯網是個“筐”,裝進去就起作用。這個錯覺線下很多,線上也有。互聯網+下的旅游產業必然帶來大的變革和調整,這些都是“化學運動”而不是“物理運動”,既要正視互聯網+后帶來的調整和變化,也要主動自我調整和自我變革來+互聯網。也許有很多線下旅游企業剛剛清楚OTA是啥意思,他們就已經打到了目的地家門口。套句老話,以前是不清楚“把自個賣了,還幫著數錢”,現在是一味抱怨“把自個賣了,還幫著數錢”。從單一目的地而言,產品供應商面向旅游者的信息傳播鏈是漏斗狀的,應當綜合考慮目的地、信息、產品、渠道等各個層次,不能只等著別人通過互聯網+來打破自己的體系。對于線上旅游運營商而言,以前是“有便宜就是沾光”的價格戰,做減法。進入“旅行”和“目的地”時代,更多地考慮改變把線下小冊子景點和目的地信息直接搬到網上造成目的地信息的千篇一律,為旅游者提供信息價值;也更多考慮如何極大地豐富目的地產品組合,為線下景區和酒店提供營銷價值,為旅游者提供選擇價值,做加法。
旅游線上線下的加速融合,通過交錯的行業關聯影響以及復雜的利益分配體系日益加大了對旅游業產生的震動、調整、摩擦甚至沖突。這對旅游管理機構制定和執行行業政策和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習慣于旅游行業的結構單一、模式單一的協調、服務和管理。互聯網+下的旅游行業日益呈現結構重組、模式多樣以及線上線下復雜競合局面,政策策略要考慮線下、線上乃至線上線下融合的影響和波及。了解溝通多了,拉架就少了;杠桿多了,板子就少了。前不久山東省旅游局舉辦的旅游O2O泰山會盟活動,意圖就是搭建平臺,加強線上線下之間溝通了解,線下線上都明白了一個理:有溝通才有合作。此外,線上的伙計們也該考慮考慮加入組織了,包括各地的分支機構加入當地的旅行社協會、旅游飯店協會和泰山會盟組織(以后每年都要辦),起到多渠道的溝通協調合作作用,最起碼搞個緩沖地帶,有些架可能就打不起來。另外,今年以來山東省目的地十大文化旅游品牌推出,100個縣目的地移動端信息系統和鄉村旅游產品網絡營銷基礎系統的建設,山東目的地產品推薦系統的推廣等舉措,意圖在于通過目的地層的品牌聚焦,旅游信息層的信息基礎建設,引導產品層的組合模式,達到擴展線上線下渠道的目的,以期實現整個旅游產業互聯網+的“增值”效應。
最后扯幾句互聯網+的閑篇。
互聯網+的產業融合時代,帶來旅游業相關人才的雙向短缺,線下企業尤其是內陸地區極度缺乏對旅游業務熟知的互聯網人才,線上運營商可以考慮通過培訓的路子切入線下市場;另一方面,線上企業也缺乏熟悉目的地旅游業務的人才,銷售人才多,專業人才少。與線下企業和目的地的合作模式來來回回就是那幾板斧,文案稍微宏觀一下就只剩下喊口號,鬧騰很久的大數據,也沒見過像樣的目的地數據分析報告。
或許一家景區或者酒店算算線上旅游運營商的組合產品數量,可以大體估摸出這個線上渠道給自個帶來的營銷價值。
旅游產品的前導是旅游信息,最近凱撒旅游和京東合作倒騰的旅游專家顧問模式,反過來是不是也證明線上旅游信息組織和傳播存在問題?產品組織的前提是信息組織。
出境旅游的高歌猛進,是線下企業最后的晚餐嗎?旅游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標志不單單是一年或者幾年出國旅游一次,而主要是周末到村里歇兩天。周邊游這個最大的旅游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目的地線上企業。目的地和客源地相對重合的商業模式一定是不一樣的玩法,也像本地生活,也像旅游活動,誰說美團、大眾點評以及其他角色不能摻合進來?
對于互聯網+,可能麻煩的是不了解甚至沒見過“狼”的一起喊:“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