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這幾年來,旅游與互聯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由于在線旅游步步緊逼,無論規模還是盈利能力上,都更勝傳統旅行社一籌,旅行社經營壓力大增,財力雄厚的,紛紛開設網站網店,但是仍然差強人意。而去年以來,以智能手機為載體的移動互聯網風靡,一時間以電腦終端為依托的在線旅游商也進入了傳統旅游業范疇。各大旅游企業開始在手機終端這個新戰場上打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線旅游企業,一場接一場的價格戰,一場接一場的營銷,拼了命似的燒錢擴大市場份額,虧損額度一家比一家大。
而“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來后,整個旅游上下產業鏈都在拼了命往上面靠,開設微信公眾號、優化預訂流程,而不少資本實力雄厚的景區、酒店更是在網絡宣傳上賣力宣傳,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有經營壓力的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搶市場無可厚非,但是各地旅游局也不得不在移動市場上大把花錢。有些小小的縣市、地市旅游局,在上級的壓力下,不僅要開設微博微信,還要評比競賽,同級別的政府官方公眾號,經常要比一比誰的影響力大,誰的閱讀量高,誰的粉絲多。
被互聯網沖昏頭的旅游業,似乎所做的事情跟互聯網無關,就是無意義,就是無市場,但是真正的“互聯網+”就是這樣子的嗎?就是大家一窩蜂跑去搞互聯網營銷嗎?旅游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換句話說,旅游是一種體驗式消費,是體驗經濟的一部分。互聯網不能取代體驗,互聯網是可供旅游業使用的一種工具,采用這種工具,提高體驗的品質。筆者以為,我們現在所說的“互聯網+”并不僅僅是通過互聯網來營銷,而是希望能夠通過新技術,通過創新的方式,讓體驗更加順暢、優質。
旅行社都在微信微博里營銷,推銷產品,但是筆者隨便找幾家旅行社的產品分析了一下,發現產品的內容并沒有什么變化,還是以前的老產品,只不過是通過互聯網包裝了一下,絕大多數產品沒有什么創新。而被寄予厚望的在線旅游,不是宣傳酒店體量大,就是宣傳市場份額高,到頭來又是在打價格戰,對產品本身有哪些改變?目的地營銷更是流于形式,旅游局只是把原來放在報紙上的軟文,重新編排一下放到微信微博上而已,有哪些地方發生了改變讓我們的體驗更加好嗎?
就目前而言,通過互聯網技術讓旅游體驗更加好的并不多,筆者以為,最近大熱的芝麻信用分可以辦簽證算是提升體驗的一大亮點,以往要一大堆證明,現在告訴你,這些步驟不用你跑腿了,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覺得你的信用記錄已經足夠了,這種驚喜才好。廣州W酒店啟動SPG智能入住,如果你是SPG會員并下載了手機APP,在入住時再也不需使用房卡,刷手機即可開房門,這才是體驗。有些景區已經可以使用電子票刷手機入園了,但是如果再進一步,能夠實時看到人流量,可以錯峰游玩,這樣的體驗是不是更好?
到一個城市旅游,如果能夠有辦法讓我即時充分了解到哪個景點人多,哪個景點是年輕人的最愛,從我的位置出發,有多少種方式到達目的地,附近有哪些美食和便民設施,這會不會更貼心?如果旅游網站可以在我預訂酒店后,根據我的消費習慣,提供游玩和消費建議,為我搭建與酒店即時溝通的平臺,這樣會不會很驚喜?我在國外購物后,退稅手續很麻煩,你可不可以代我完成這些繁瑣的事情?“互聯網+”不僅僅是營銷和忽悠,“+”背后的新技術和高科技為旅游帶來的改變才應該讓我們更期待,想象一下還會有點小激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