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務院昨天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一“互聯網+”頂層設計的出臺,不但明確了“互聯網+”推進的時間表,而且提出了包括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等11項重點行動。
“互聯網+”發展目標確定,重點行動經濟社會領域全覆蓋
這份“互聯網+”的頂層設計有兩個亮點值得關注。第一個亮點是確定了“互聯網+”未來3年以及10年的發展目標,也就是說正式提出了“互聯網+”推進的時間表。
從時間表上看,到2018年,“互聯網+”的目標是深化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而“互聯網+”的10年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完善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屆時,“互聯網+”將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這樣評價。
曾劍秋:對于“互聯網+”概念的解讀多種多樣,這個文件應該說比較準確地詮釋了“互聯網+”它本身的目標和落地的具體的步驟,所以非常地清楚,它具有權威性,具有指導性,非常及時。
這份行動指導意見的第二個亮點是提出了“互聯網+”經濟社會領域全覆蓋的11項重點行動計劃:分別是“互聯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這些行動計劃不僅涵蓋了制造業、農業、金融、能源等具體產業,也涉及環境、養老、醫療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
提出“互聯網+”意圖明顯,意在推動經濟提質升級
這次“互聯網+”頂層設計有怎樣的重大意義?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認為,“這些領域事關經濟發展全局,或貼近人民群眾關切,或創新變革潛力巨大;同時也是互聯網能夠發揮關鍵作用、融合大方向清晰、指導性非常明確的領域?!?/p>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ICT產業研究部主任何偉說,國家提出‘互聯網+’的意圖比較明確,就是要推動經濟提質升級,主要是融合工業等,屬于較高層次的戰略性規劃。”
為什么側重工業?從互聯網融合工業的威力就可見一斑,這種威力在美國“工業互聯網”倡導者通用電氣公司負責人看來,是可以量化呈現的:在商業航空領域,工業互聯網技術每節省1%的燃油,未來15年將預估帶來300億美元的收益;在燃氣發電領域,工業互聯網每節省燃油1%,未來15年將帶來660億美元的收益;至于醫療系統,每減少1%的系統低效率,未來15年將帶來630億美元的收益……
讓“互聯網+”落地生根,開創經濟新時代
那么,這樣一份分量十足又意義重大的頂層設計該怎么落地,又如何實施呢?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說,“互聯網+”行動下將有三類企業主體,分別是互聯網企業、技術支撐企業以及轉型后的傳統企業。其中,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說,作為技術支撐的基礎電信產業,在“互聯網+”推進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方和作用。
曾劍秋:因為“互聯網+”的推進要基于網絡融合,國家在推進,比方說三網融合,比方說我們要實現或者推進兩化深度的融合,這些融合的過程中都需要向電信網絡提供一個基礎平臺的作用。
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如何在未來擁抱第一、第二產業是實現“互聯網+”目標的關鍵。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互聯網+》叢書主編李易說:
李易:我認為互聯網企業怎么和實體經濟深度的融合,幫助實體經濟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產生新的動能,由原來的存量變成未來新的增量。“+”號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在于能夠創造一些新的需求,這可能都是互聯網公司在里面起到的積極作用。
除了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應致力打造“互聯網+”產業生態圈以外,第三類主體,也就是傳統企業則需要依托互聯網在創新模式、商業模式、生產方式、組織機構、人才結構等方面進行深度變革調整。
專家認為,這還不夠,確?!盎ヂ摼W+”行動的落地,必須營造包容有序的監管環境,逐步破除行業壁壘,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準入限制,推廣負面清單,擴大市場主體平等進入范圍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