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蔣蕾是一位受雇于短租平臺的兼職攝影師,日常的工作是拍攝短租平臺上進行分享的房屋。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大熱,越來越多的攝影師們正在將閑置的房間,通過短租平臺展示到網絡上。
在蔣蕾看來,進入一戶人家的房屋進行拍攝,和平時的日常社交程序是相反的:正常的社交生活是“見面先說你好”,在很多步驟之后,或許才能有機會到對方家中進行參觀。而在短租平臺上兼職攝影師,則將按部就班的程序打破,直接進入到屬于陌生人的私密空間。
近些年大熱的“共享經濟”概念,所涵蓋的領域包括搭車、共享房間和閑置物品交換等。前者以Uber為代表,共享房間模式的興盛則以Airbnb的崛起為標志。無論Uber抑或Airbnb,均引來了中國創業公司的模仿。但大多數模仿最后并不成功:參照Airbnb模式發展的愛日租最終倒閉,途家方面也稱C2C模式僅僅是其發展方向之一。
搭建共享平臺,讓有閑置資源和有需求的用戶在平臺上實現對接,是共享模式的初衷。而為了減少成本,讓閑置資源發揮最大價值,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新興的職業,例如對短租房屋進行改造的設計師以及攝影師們。
拍攝短租屋
一位在鼓樓大街擁有一戶小平房的大叔將這套房子租了出去,在接觸中,這位讓蔣蕾覺得普通的北京中年男人,細心地為住宿的人提供自行車,以方便他們更好地游覽后海。這是無論Airbnb抑或小豬短租都希望獲得的房東——他提供的不僅僅是房間,還有更多帶有本地味道的服務,以區別于傳統的酒店住宿體驗。
北京百子灣的一套房子也給蔣蕾留下了很深印象,房東是一位姑娘,她按照復古的風格對房子進行裝修,房間內甚至還配了一臺老式唱片機,“拍攝的那個下午天氣很好,房間里一直在播放一首法語歌曲。”蔣蕾說,拍攝過程中感覺人都融入了整個空間之中。
但這樣的房東顯然也“可遇不可求”。甚至有時,這一過程也充滿矛盾,例如攝影師和房東可能會對如何展示房屋這件事發生爭執:比如,照片視角應該按照房東還是攝影師的要求進行呈現。
另外,目前大部分國內房源仍是普通的居民住房,較為缺乏設計感。李炫豪現在在為國內短租平臺小豬短租上出租的房子做重新設計,使其更加舒適和吸引人。在來小豬短租前,他在一家專門從事房屋裝修設計的公司上班,而現在,他每周平均要為兩間房子進行重新的設計。
原先在設計公司時,李炫豪時常會碰到與自己的審美趣味相沖突的客戶,很多時候只能選擇按照客戶的意見執行。但和主動將自己房子拿出來短租的房東打交道時,他發現這類房東大多有自己的想法,互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常能捕捉到相同的點。
目前,國內短租平臺上仍是和房東共享房間的模式居多。相比之下,國外的房源在總體上更為優質。在國外留學學習攝影的江同(化名),曾擔任Airbnb平臺上的攝影師,在接觸當地房東較多的舊金山地區,大部分美國房東出租的是第二套房子。
江同所接觸到的大多數房東,在出租和共享方面的態度都較為開放。江同曾拍攝過舊金山附近居住的中東銀行家、法國夫婦以及大農場的房子,讓其印象深刻的是,在房間內所見到常有不同風格的雕塑、古董衣柜和風格迥異的地毯。
但在時間久了以后,他們也發現有趣的房間仍是少數,所拍攝的大多空間都歸于平淡。于是,像小豬短租這樣的平臺,將有“人情味”的住宿作為其主打的招牌。
中國式共享經濟
在拍攝房屋過程中,蔣蕾發現很多房東,將自己房子放在短租平臺上進行共享,而不是長期租給別人。一方面,長期出租對于房屋的損害會更大;另一方面,如果需求旺盛,短租帶來的收益高于長租。
很多房東都給蔣蕾留下了一個印象:事實上,他們并不知道如何布置自己的房間,以獲得更多用戶的喜愛。因此,在房間內進行拍攝時,也常碰到這樣的詢問:我該怎么樣布置,才能給對方良好的居住體驗?
“短租平臺上很多有情調和故事的房子,基本都是房主自己布置的。”李炫豪認為,但和國外相比,歐美國家的人動手能力更強,對于房屋的改裝很多時候都是自己親自動手。
C2C模式的短租平臺,試圖在房東所能提供的住宿條件,和房客不滿于酒店住宿體驗的需求之間劃上等號。事實上,和同等條件酒店接近甚至更低的價格,房子本身的個性化乃至當地文化韻味,再加上房東所提供的人情味服務,均是過去一段時間短租分享平臺得以取勝的關鍵。但這個等號一旦失衡,設計師和兼職的攝影師在這個平臺上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關鍵。
李炫豪感受是,拿到短租平臺上出租的房子,以老房子居多。在對房屋進行改造前,設計師會和房主先進行溝通,“在交流中去揣摩房東的思考和傾向很重要。”愿意對自家房屋進行裝修和改造的房主,將會提供一筆一兩千元至三四千元不等的預算。
預算不足也會束縛設計師的發揮空間,從設計公司跳槽到為短租房做重新設計,李炫豪發現碰到的第一個挑戰,是在有限預算下如何對房屋重新改造。有時面對一些房屋,李炫豪也會感到不知如何下手:室內裝修過于老舊和簡單,而拿到的預算又極為有限。
“有些房子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如果加入宜家或者MUJI風格的家具,會非常的不搭。”李炫豪說,很難歸納出一套適合短租房的設計準則,基本的理念則是希望通過設計,為用戶營造家的感覺。對主打非標準住宿的短租平臺而言,個性化的參與和制作,從房源、改裝到拍攝一直存在。
“不付錢卻能看到別人家中的室內設計”,以及觀察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人聊天,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于生活的思考和期盼,江同稱這是這份工作吸引她的一個地方。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盡管國內優質房源較少,房東的溝通模式同國外有所不同,但她認為,國內也正在出現越來越多,類似于胡同內的房屋或設計感較好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