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5年,“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多個領域、多個地方的“互聯網+”政策陸續出臺,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紛紛踐行“互聯網+”戰略,互聯網應用和創新層出不窮,互聯網作為創新發展驅動引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顯著。展望2016年,我國互聯網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互聯網+”戰略持續向縱深推進,分享經濟將引燃互聯網新模式發展,互聯網生態進入發展夯實期,傳統行業互聯網融合水平顯著提升。
一、對2016年形勢的基本判斷
(一)“互聯網+”戰略持續向縱深推進
“互聯網+”政策措施密集出臺。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的概念,7月國務院出臺《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自“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紛紛發布“互聯網+”領域的政策文件。部委層面,商務部發布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十部委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旅游局出臺了《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
地方政府也加快制定“互聯網+”落實文件,目前已有吉林、福建、江蘇、海南、四川、內蒙古、山東、江西、廣東、湖南、河南、深圳等12省市先后出臺了推進“互聯網+”發展的相關政策。《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再次強調“互聯網+”發展理念,將推進各行業、各地區“互聯網+”政策的持續出臺,使“互聯網+”戰略進一步加速落地實施。
“互聯網+”基礎環境愈加堅實。2015年,我國網絡基礎環境持續優化,固定寬帶已經覆蓋到全國所有城市、鄉鎮和93.5%的行政村,移動寬帶用戶累計已達6.74億戶,公共區域無線WIFI網絡環境日益優化。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8.8%,互聯網對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進一步深化。互聯網經濟規模持續增長,截止2014年末,我國互聯網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達到7%。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網絡零售交易規模躍居全球第一,達到28637.2億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
“互聯網+”領域的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不斷出現,深刻變革零售、餐飲、家政、金融、醫療健康、教育、農業、制造等傳統行業原有運行方式。在“互聯網+”制造領域,出現了眾包、眾創、眾設等網絡協同創新模式以及個性化定制、智能化和柔性化等智能制造模式。在益民服務領域,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阿里巴巴集團與新浪微博啟動“互聯網+城市服務”戰略以來,已有上海、深圳等全國超過80個城市可以通過支付寶、微博等平臺在線完成醫院掛號、商場超市購物、購買車票、水電煤氣繳費等80多項服務。
展望2016年,隨著各地“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政策措施的陸續出臺以及“寬帶中國”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網絡環境的持續優化,各類應用創新將持續活躍,制造業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探索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生產方式,“互聯網+”戰略將持續向縱深發展。
(二)分享經濟引燃互聯網新模式發展
分享經濟是互聯網背景下誕生的新商業模式,即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社會閑置資源的重新匹配,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目前,全球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5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增至3350億美元。
分享經濟模式成為互聯網時代創新個人消費服務的新模式。Uber作為美國分享經濟模式的典型企業給出租車行業帶來了顛覆性改變,目前已經在全球30多個國家超過250個城市開展了互聯網專車、出租車、拼車等共享服務,市值超過500億美元。國內分享經濟也出現了井噴式發展,分享經濟的模式開始從交通出行領域向房屋租賃、家政服務、酒店、餐飲、旅游等領域滲透,出現了滴滴出行、PP租車、易到用車、小豬短租、途家等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
在“互聯網+交通領域”,滴滴出行打車平臺的用戶規模達到2.5億,日活躍乘客用戶數達到4000-5000萬,成功訂單超過1000萬單,提供的兼職和專職司機超過1000萬人,目前滴滴出行市值已經超過200億美金。2015年10月,滴滴快的專車平臺獲取上海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資格,從而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網絡約租車平臺資質的公司。
分享經濟與中央提出的“十三五”時期“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相契合。早在2015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分享經濟是拉動經濟的新路子,通過分享、協作方式搞創業創新、門檻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有利于拓展我國分享經濟的新領域,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要“發展分享經濟”,標志著分享經濟正式進入我國的戰略規劃當中。
展望2016年,隨著全球分享經濟的快速興起,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分享、協作的理念將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或公司將探索分享經濟的新商業模式。
(三)互聯網生態建設走入夯實期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持續面臨下行壓力,互聯網企業開始抱團取暖,加速規模擴張,以打造端到端服務和業務共生為特征的互聯網生態圈,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投資并購重組是互聯網企業加快規模擴張的主要手段。
2015年,互聯網企業跑馬圈地,投資合作并購事件數量非常之多。從年初的滴滴和快的合并,到4月份58同城和趕集網結盟,5月份攜程收購藝龍,再到8月份京東43億入股永輝超市,阿里和蘇寧聯姻,10月份先有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后有攜程和去哪兒“牽手”,11月初又有阿里以全現金的方式收購優酷土豆。
互聯網企業通過規模擴張實現了市場份額的擴張,如攜程和去哪兒、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58同城和趕集網合并后,基本上實現了在垂直領域占有70%以上的市場份額;蘇寧和阿里在合作后的首個“雙十一”中,銷售額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蘇寧實現了全網銷售同比增長358%,阿里成交額達到912.17億元,同比增長59.7%。
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給互聯網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而且通過投資擴張加速規模擴張不是健康的發展方式,也很難持續帶來盈利。預計2016年,互聯網行業的競爭層次將從規模和業務擴張升級到以提高效率和創新商業模式為主的行業生態系統的競爭,打造成熟的商業生態系統成為各大互聯網企業首要任務。
(四)傳統行業互聯網融合水平顯著提升
2015年,隨著“互聯網+”的持續升溫,互聯網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互聯網與農業、制造、零售、金融、旅游、餐飲、教育、交通、物流等傳統行業跨界融合不斷加深。
互聯網倒逼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智能制造發展,提升制造業企業價值鏈,推進制造業生產向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網絡化、柔性化制造模式和服務化轉型。如美的和國際機器人巨頭安川合作成立機器人合資公司,開展“互聯網+”智能家居探索。徐工集團成立了國內首個為道路工程械用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平臺——徐工“路之家”工程機械信息服務平臺,推動“互聯網+”工程機械融合發展。
互聯網與服務業各領域的融合創新,加速服務業社會化分工重組,零售、金融、交通、旅游、醫療、教育等行業互聯網化水平顯著提升,催生出了互聯網電商、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網絡約租車等新興業態。如“互聯網+”醫療可以實現在線掛號、預約診療,推動就醫模式和就醫服務模式深刻變化。互聯網金融催生了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等互聯網銀行,刺激了傳統金融互聯網化,推動了普惠金融的發展。
展望2016年,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落地實施,各領域的試點示范逐步推進,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跨界融合將進一步加速,傳統行業的互聯網融合水平將顯著提升。
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全社會對“互聯網+”的理解尚不準確
一是對“互聯網+”的認識存在誤區,或把互聯網看作符號或工具,或迷失于各種似是而非的概念,沒有領悟到“互聯網+”對傳統產業帶來的深層次變革。
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對“互聯網+”的內涵理解不深,缺乏先進的思路和有效的辦法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難以利用“互聯網+”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三是對“互聯網+”疏于研究,盲目跟風,制定“互聯網+”戰略和政策抓面不抓點,容易陷入同質化的泥潭。四是在制造業、農業、交通、物流、金融、零售、旅游等行業,部分企業發展觀念落后,對于“互聯網+”引起的顛覆性創新和變革認識不足,缺乏擁抱互聯網的主動意識。
(二)傳統行業互聯網化缺乏有效引導
一是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互聯網+”領域的戰略規劃,但大多仍停留在原則指導層面,缺乏具體扶持措施、項目引導和推進機制。
二是部分行業領域的“互聯網+”政策缺乏明確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難以推動政策的落實。
三是“互聯網+”行動涉及范圍大、涉及行業廣,缺乏有效的應用示范推廣機制,不利于調動區域和企業積極性。
(三)支持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政策思路難以跟上
一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新業態、新模式涌現速度大大加快,現有的政策措施難以跟上新需求、新變化,很容易出現管理盲區。
二是在交通、醫療、交通等行業,還存在較高的市場進入壁壘和政策約束條件,不利于創新性市場主體開展經營活動。
三是缺乏打破路徑依賴的政策創新。路徑依賴容易造成“贏家通吃”的局面,特別是大型互聯網企業憑借技術和規模優勢,吸引了大量的要素資源,造成了平臺化壁壘,壓縮了中小微互聯網市場份額和發展空間。
四是對中小微互聯網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互聯網中小企業往往屬于輕資產公司,融資貸款抵押擔保較難,且引入風險投資方面,國內風投資金量小且回收期要求短,使得國內有潛力的創新中小企業在互聯網行業領域發展顯得后勁不足。
三、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一)組織開展“互聯網+”實施的相關工作
一是引導媒體從適應經濟新常態、扶持創業創新、發展信息經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等高度去宣傳“互聯網+”發展的戰略意義。二是通過發布會、宣貫會、專家論壇等方式,強化輿論引導,吸引社會資源聚焦和助力“互聯網+”發展。三是開展“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大賽,鼓勵“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創新成果推廣和學術交流,營造良好的“互聯網+”生態發展環境。
四是編制“互聯網+”重大應用示范優秀案例集,集中展示“互聯網+”典型模式和示范企業以及“互聯網+”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創新模式和落地成果。五是加強與互聯網領域龍頭企業、產業聯盟等合作,充分發揮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的作用,擴大“互聯網+”戰略的宣傳范圍。
(二)加強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融合實施路徑的指導
一是加強對傳統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形成新動力的持續支持。
二是鼓勵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合作的“互聯網+”創新聯盟,開展“互聯網+”與農業、制造業、商務、物流、旅游等創新成果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鼓勵開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先行先試。
三是制定財稅激勵政策,激發企業市場活力,引導互聯網企業和制造業企業在技術、資本等層面開展戰略合作,協力打破互聯網與工業融合發展瓶頸,共同打造支柱性、領軍型互聯網與工業融合產業生態。
四是鼓勵各類互聯網市場主體、資本平等競爭,依法開展投資并購、戰略合作等,支持和培育互聯網企業龍頭企業。
五是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鼓勵互聯網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并購、聯合經營、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拓展海外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三)加快制定實施符合互聯網特點的創新政策
一是推動“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政策創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開展“互聯網+”創新試點,破除影響互聯網企業的數據開放、行業政策障礙。
二是加強“互聯網+”與各行業融合發展的戰略研究,明確發展模式與思路,在關鍵技術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行業融合創新、市場應用培育以及生態系統構建等方面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是建立互聯網企業行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簡化審批流程,降低市場門檻,細化準入機制,逐步消除互聯網企業進入不同行業領域的隱性壁壘。四是調整雙軟認定企業認證管理辦法,讓更多的互聯網企業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的各項政策,切實減輕互聯網小微企業負擔。五是加大對“互聯網+”領域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等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四)加大對互聯網相關創業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
一是以問題需求為導向,切實解決互聯網相關創新創業活動面臨的資金需求、市場需求、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務等制約問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釋放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活力。
二是加強創業創新公共服務資源的開發共享,推動社會網絡創業創新政策資源、科技資源、信息資源等互聯互通和在線開放。
三是推動建設多要素網絡眾創空間,促進各種創業創新要素網絡集聚,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新型生產組織模式、管理模式、商務服務模式等。
四是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大企業建設開放性創業創新平臺,以技術、產品和資本為紐帶聚合創業團隊,鼓勵創業群體圍繞互聯網跨界融合發展需求開展創業活動。
五是總結創客空間等各類新型孵化模式經驗,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性、適應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和特點的網絡創業服務平臺。